首页>非遗保护
灯星什音
时间:2019-11-05 11:13:00

“什音”,传说始于唐明皇游月宫时听仙乐演奏,甚喜而带进宫演奏,故有“天子传音“之称,后传入民间。灯星“什音”作为民间传统音乐,流行在泉州城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代代相传。“什音”没有唱,只有乐器演奏。因此顾名思义,它是多种乐器大合奏的音,据庄文笔先生说,最多时达三十多种乐器。“什音”乐器分为三大类:即吹奏类、打击类、弹拉类。吹奏类主要是北嗳、笛子;打击类主要是鼓、锣、钹、小叫;而弹拉类则是板胡“什碎胡、二胡、大广胡、二弦、大广弦、月琴、梅花琴、北琴、京弦、北三弦等。但主奏乐器为北嗳。



灯星“什音”从清末传入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泉州城乡广为流行。是继南音之后成为泉州地区优秀民间音乐文化的遗存。发掘、抢救和保护“什音”,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术价值。古老的南音,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而“什音”蕴含历史悠久的古代乐学理论,自成格调韵味一格的音乐体系,深深扎根于民间民俗活动之中,体现出闽南文化的特色和乡土气息。因此发掘、抢救和保护它,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泉州音乐史,乃至对中国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实用价值。“什音”作为泉州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乐种,广泛应用于民间民俗活动之中,民俗活动离不开“什音”,“什音”为民俗活动增色。发掘、保护它,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文化价值。“什音”曲牌音乐,被大量应用到闽南各剧种中,如(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以及歌仔戏)作为舞台表演、场景气氛、对白伴奏,也出现过以“什音”曲牌为素材的乐器独奏曲,合奏曲,而什音曲牌也许多利用南音曲谱作素材来应用,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