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保护
丰泽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
时间:2019-11-05 11:17:00

水密隔舱是一项重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这一种船舶结构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现,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大约发明于唐代,宋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业有采用。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舱数有13个的,也有8个的。该技艺是人类造船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对提高航海安全性祈祷了革命性作用,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

古代泉州素以发达的造船业著称。清嘉庆年间就有了关于泉州海船中采用隔舱的最早记载。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远洋货船残体,其舱位保存完好,已具有极为完善的水密隔舱结构。在1982年试掘的泉州法式宋代古船中,同样发现有水密隔舱结构。以上两艘古船的发掘无可辩驳的证明:最迟于宋代,泉州所造海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在今天泉州丰泽蟳埔,传统木帆船建造技术仍然得以存留,并建造一艘名为“太平公主号”的木帆船。随着“太平公主号”传统木帆船的建造,有关方面正因势利导,保护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术,留住这项对人类航海史产生重要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密隔舱”是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用水密隔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同的舱室,这就使船舱成为水密舱室。

水密隔舱首先在内河船舶上使用,宋代以后,水密隔舱在海船上得到应用,宋代水密隔舱工艺又比唐代进了一步,隔舱板由在船底板、两舷肋骨及甲板下的横梁予以环围,并增加了隔舱板厚度。这样既增加了船体强度,又有利于水密性。郑和船队的所有海船均采用水密隔舱结构,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一可提高船体抗沉性,保证航海安全,由于船舶之间采用隔板隔开,在远航时即使有一二个舱室因碰撞或触礁而破损进水,海水不会流入其它舱室。要是进水的船舱过多,还可通过抛弃货舱中的货物减轻载重,使船舶保持一定浮力,不致沉没。二是增强船体结构强度。水密隔舱结构是用水密隔板与船体板紧密连接,四周密封,这能起到加固船体作用,增强船体横向强度。还由于水密隔板横向支撑船舷,增强船体抗御侧向水压能力。所以,郑和船队才能在推山倒岳的洪涛巨浪面前,“悠然顺适,倏忽千里,云驶星疾。”三可提高装卸效率。由于采用水密隔舱结构,使船上划分出舱室、舱区,这更便于货物装卸和保管。此外,海船上采用水密隔板取代加设肋骨工艺,简化了造船工艺,缩短了造船周期。随着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郑和宝船上的水密隔舱结果传入海外各国,并流传到欧洲,逐渐被世界各地的造船家所吸取。如今,水密隔舱结构已成为现代船舶中一种重要船体结构形式。

丰泽水密隔舱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汉族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有着极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价值:
1、历史价值。中国自唐代木船制造就已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并从18世纪起逐渐被各国所吸收采用。至明末清初,由于实行海禁,海船制造业衰弱,但它的技艺却一直在汉族民间传承。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铁壳船不断增多,给木船业带来很大冲击,即使像泉州那样的全国造船中心,也以制造铁壳船(轮船)为主,少见海船制造与使用的踪影了。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汉族民间技艺,能在福建宁德漳湾一脉尚存,还可造载重量60吨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实属罕见,堪称“活化石”。发掘、抢救、保护原生态漳湾海船,对于汉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保留与发展深具历史研究价值。
2、文化价值。一是漳湾福船从船型到浑然流畅的曲线设计等,都充分保留与体现了“古福船”的特点,其形式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二是他们保留下丰富的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奇风民俗,可谓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3、科学价值。水密隔舱和舵,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两大特色,而漳湾福船均完整具备。这里现今虽然也造机帆船,但这种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来的船体,水密隔舱未变,舵的装位固定也未变,即“内核”未变,只是以机械为驱动力,有风张帆,无风开机,机帆并用,是一种动力和风力并用的水密隔舱木船,仍然十分科学,在汉族民间实用流行。漳湾福船,在科学技术上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