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保护
泉州古琴艺术
时间:2019-11-05 11:25:00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汉族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晋唐以前,古琴艺术主要在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展,晋宋之际,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也带来江南文化艺术的繁荣。其后渐及闵粤。南宋时福建人徐理著述了有名的《琴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证。

明代福建古琴已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三种地域风格之一,刘珠《丝桐篇》称:“近世所习琴操有三,曰江、曰渐、曰闽。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虽然学习闽操的人数不多,但已经能和江浙相提并论 ! 明代福建代表性琴人杨表正所著的《真传正宗琴谱》,清代浦城祝凤谐的《与古斋琴谱》,都是在全国极负盛名的琴谱。

《泉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晋江黄大临曽以琴名一方,其后又有黄维硅,“字俞特,号执轩,晋江安平人……尤精于琴,工佩兰调,又自号佩兰……”。 泉州安溪还曾出现以李光爽为代表的“安溪琴派”,李曾撰《兰田馆琴谱》,(以上所举的三部琴谱均见于中华书局出版的《琴曲集成》)。

民国,福建琴人基本集中于福州、泉州两地,福州有刘念音、黄濂等,泉州有周子秀、黄松等人。一些福建琴家也挟琴参加上海的琴事活动,有几位见录于《今虞琴刊》。其中尤以泉州的黄松(字渔仙)最为著名,据她口述,她六岁习琴,师从清末琴家周筱屏(字振音),在闽南一带只有用闽南话弹唱“琴歌”。黄松一生工画习琴,在泉州教过许多女居士,1981年元宵节左右,第一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的欢送宴会在市区工人文化宫的音乐厅举行,当时,黄渔仙老师曾上台弹琴。黄松逝世于一九八五年,享寿九十五岁。

近代闽南名琴家还有周子秀,曾为厦门菽庄花园琴师。先生秀才出身,以前到南洋,新中国成立前才回国。他弹的曲目有《捣衣》、《渔樵问答》、《高山》、《流水》和《归去来辞》。周子秀先生当时在泉州还授徒传艺,也曾和弘一大师交流琴艺。1956年,在泉州群众戏院举办了泉州市第一届民间乐器会演,周子秀还上台弹奏古琴。

泉州古琴艺术历史悠久,一千年来代有传人,未曾中断,但在1985年黄松逝世后,古琴艺术在泉州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近十余年来,有志于古琴艺术的琴人又努力接续了这一传统。

万寒月为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居民,自幼学习南音、南音琵琶和梨园戏,古琴始启蒙于福州李禹贤的弟子;后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为其入室弟子;兼向闽派古琴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长林学习琴歌。现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近年热情在泉州传播古琴艺术,先后在泉州市丰泽区多个艺术培训机构担任古琴老师,已经教授学生百余人。

泉州古琴艺术传统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希望这一传统能够在国家的关注与帮助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