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保护
泉州市正骨医院吊膏
时间:2019-11-05 11:28:00

吊膏属传统膏药中的黑膏药,系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清代吴师机的《理论骈文》为膏药专著,全面论述了膏药的应用和制备。

泉州市正骨医院吊膏处方包括当归、川芎、独活、威灵仙等七十二味中药。将处方中的药物加入油中炸料,炸至药物焦时,去渣,滤过,将药液炼至沸腾时,筛入红丹细粉,搅拌均匀,滴水成珠时,离火,去火毒,用时,用文火熔化后,分摊于裱被材料上,放冷即成吊膏。其临床应用是将吊膏加温软化,贴于皮肤患处,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较高的药物浓度,发挥药物效应,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作用。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之寒瘀证。

泉州市正骨医院吊膏之药方出自我院重要创始人廖尚武,其吊膏制作技艺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泉州市正骨医院重要创始人廖尚武(又名井水)1918年出生,自幼随父学习泉州南少林武术、骨伤疗法、青草药的运用。在其父亲教导下技有所成,为了更好地发展“家传”之技,四处寻师,终于拜在泉州南少林铁沙和尚的俗家弟子林天德门下,俗称“天德师”。廖尚武为人忠厚,学习刻苦,获得天德师的泉州南少林拳术及南少林伤科的真传,并转拜湖南北派少林拳师蔡金镖为师,学习北少林拳术及骨伤疗法。在厦门拜柯剑锋学习南少林武术及转轮接骨及针灸。先后在厦门百草林当学徒,到永春拜潘孝德学习永春白鹤门拳术及南少林骨伤疗法。廖尚武为完成父亲的遗愿,把家传和师学融合一体,完善了廖氏正骨骨伤流派,并在民国前后期,在厦门开设“泉义堂”,日本入侵中国后回泉州,在东街开设诊所“益安堂”,专治骨伤、外科等疑难杂症疾患,在闽南以及港澳和东南亚有一定名气,被称为“闽南骨伤科圣手”,成为吊膏制作第四代传人。

1955年,党和政府为抢救和保护中医,号召个人诊所及行走江湖医生走集体化道路,时任泉州市长王今生和当时的卫生局长洪元隆动员廖尚武带头出来组建中医联合诊所,成立泉州中医第五联合诊所,廖尚武被选任该所主任。把此方无私奉献,并传授连清江,成为吊膏制作第五代传人。

吴美珠,1922年出生,为廖尚武之妻。嫁入后就跟随廖尚武学医,学习南少林骨伤科及青草外科,传承了吊膏的制作技艺和应用,并常随其上山挖青草药。尤精于吊膏、疔膏熬制。在泉州民间有一定名气。1973年进入泉州市正骨医院,成为泉州市正骨医院吊膏制作第五代传承人。

    泉州市正骨医院吊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七代人在百多年来的诊症施治中,不断改进秘方的药性功效,经过精心熬制,使泉州市正骨医院吊膏成为各类跌打损伤、风寒湿痹及各类疔疮、疽结等外科病症“伤科及外科圣药”,具有医药研究及经济价值。在泉州,“正骨医院吊膏”家喻户晓并远销全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海外华侨回国探亲访友返程必带之品。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