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保护
楹联匾额刻印传统制作技艺
时间:2019-11-05 11:30:00

楹联匾额刻印传统制作技艺工作室位于丰泽区丰泽街道东美社区东霞街86号。楹联匾额,匾额,又称门额,横的叫额、竖的称楹联或者叫对,相传缘于中原河洛文化的发展,是华夏文明的一种体现。泉州楹联匾额制作技艺历史可上溯到唐代,中原大族避战乱南迁之地,士大夫阶层将楹联匾额中原的儒雅文化带入泉州;在明清时期顺着传统建筑兴建楹联匾额使用广泛其制作技艺也广为流传;建国后民居建筑被大量的新式建筑取代,楹联匾额的使用范围迅速减少,其制作技艺现在只有几个老师傅还在坚持,其中有潘土星夫妇、何群山等师傅,将传统楹联匾额印刻制作技艺继承了下来,所创作作品在南安市御仙庄文化旅游区、永春佛教协会,永春观音寺、清源山兰台岩、丰泽区茗山茶场、洛阳桥桥南古街、鲤城区东街、成都市杜甫草堂、江西九江技术学院等均有摆设。曾在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举办楹联匾额刻制艺术展,在丰泽街道东美开设创作室、制作室、中华楹联匾额刻印展览馆,引起全国同业学者关注,纷纷组织来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泉州楹联匾额刻印传统制作技艺保留着传统制作流程,挑选材料、生漆上灰补平、雕刻、贴金、贴金描粉、磨漆及揩清。制作方式分为木刻匾额和石刻匾额及灰制匾额,现多选木刻,用杉木、胡桃木。雕刻分为阴刻、阳刻。贴金则调制金胶要根据四时变化掌握好材料比例、稀稠程度和干燥程度,涂金胶均匀要掌握好“火候”,要贴的平整、严实、光洁、鲜亮,无明显接口。除贴金匾外,也有以色漆描字的,常见的是豆绿色,此外还有镶嵌象牙、兽骨或螺钿字的。使用的工具有量具、手工锯、木工刨、木锉刀、手工凿、木砂纸、牛角刮刀、竹攝子、鬃扫、木扒子、雕版专用刀、雕刻平刀、墨斗等。其所用的原料包括杉木条、桐油、猪血、生漆、石膏、苎麻布、木炭、草木灰、沙叶、百节草、石绿、金粉、金铂等。老一代传承人都年事已高,年轻专职从事者极少数人,楹联匾额刻印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急需各方力量加于保护。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