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月夜蟳埔
时间:2021-03-10 19:25:00

作者:蔡飞跃


三月,桃树、李树雀跃盛开自己的美丽。在这个散发力量气息的季节里,我带着大海般躁动的心情,去蟳埔追寻月夜的韵味。


蟳埔是古老渔村,隶属丰泽区东海街道,北靠鹧鸪山,三面临海,村边是晋江出海口。三十多年前,鹧鸪山发现泉州第一件旧石器,泉州古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一万年以上。蟳埔村开发始于唐,明清时属晋江县三十五、三十六都,民国时归临海乡、法石乡管辖。鹧鸪山向海突出,与北面的桃花山构成天然屏障,历来是泉州港的门户和东南战略要地。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刺桐港跃升为世界大港,出港的大量丝绸、瓷器、茶叶、铁器以及入港的众多蕃货,沸腾了蟳埔海域。


高高矮矮的房屋,沐着和风,沐着月光,小院里,一根根竹杆儿,搭着暂时休闲的渔网,张扬着男性的剽悍。大蚵壳砌就的老墙闪耀着古远的光芒——蟳埔的蚂壳厝墙体由大牡蛎壳砌得如片片鱼鳞,饰以红砖、石材,隔音效果好,夏凉冬暖,不积雨水,不怕虫蛀,据说坚固得可以抵挡枪击炮轰,民间有“千年砖,万年蚵”的说法。这样的蚵壳厝,有粗糙之美,是泉州营造法的奇葩,于淡淡的月光下,垒满历史厚重的断想——宋元的泉州是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出洋的商船满载货物从这里出发,空船返程遇风容易倾覆,便装满异域的大蚂壳压舱回舶,抵达刺桐港后弃于渔村附近的海岸。智慧是人的生存本领,蟳埔的先民变废为宝,用蚵壳充当墙体材料。这些丰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的异域之物,以天伦般的气息抚慰了我。


明朝于中叶走下坡路,朝纲失举,军备滞后,海盗经常袭扰我国东南沿海,幸有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追剿倭寇,忠诚守卫疆土。明末之后,海防形势江河日下。天启七年(1627年),广东人王猷任泉州知府,他权衡利弊,果断在鹧鸪口营建铳台,扼塞要害。铳台当地人称为枪城,围墙二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形似碉堡,配置大将军铳九门,三间火房列百子铳、神飞炮,募兵200人,易守难攻。崇祯二年(1629年),曾任泉州知府的福建副使蔡继善深知泉州海防的隐患,捐俸并委命周斌筑建溜石铳台,与鹧鸪口铳台互为犄角,郡城的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明清易帜,满族人坐上皇位。康熙十九年(1680 年),为弹压郑成功反清,晋江祥芝巡检司移建于鹧鸪,改称鹧鸪巡检司。鹧鸪巡检司建在海边,距离蟳埔渔村 600米。风雨沧桑,遗址上尚存两座石头房子,1984 年,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了保护碑。


吹过村巷的风,吹远了古丝绸的光泽,吹远了蒲寿庚、施琅、郑和船队旌旗的声音,也吹远了蚵壳厝枝繁叶茂的季节。幸而人们终于认识了蚵壳厝的价值,采取种种措施加以保护,弥补了曾经留下的遗憾。


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村巷里,花香随着蟳埔女子翩然而来,一个个身着“大裾衫,宽脚裤”的女子摇摆着软软的腰,大多水灵鲜亮,皮肤白皙,锋利的海风,灼热的日光,丝毫没在她们的脸庞留痕。相反,她们微笑的时候,便像夏日里的荷,花蕊里蓄满着蜜。一不小心,就向四方流淌,去感动别人。她们亲切地向客人点头致意,那眼神,温馨得像月光。


爱花是女人的天性,别处的女子爱花只是点缀,蟳埔女子爱花却是入心入肺,一生与花相随。从懂事起,渔家囡囡就长发飘飘。到了十一二岁,秀发绾成圆髻,系上“簪花围”头饰。“簪花围”是用鲜花的花苞串成的花环,多则四五环,鲜花随季节的更替变换。据说有些花还是南宋阿拉伯人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从西域引进的舶来品。每当顶着“头上花园”的渔家女出行,村巷便浮动暗香。赠花是渔村的习俗,逢年过节,娶亲嫁女,一篮花环换得一篓祝福。簪花女子东家进,西家出,村庄便成了花的海洋。



蟳埔女不分长幼盘头插花,花色没有严格区分,此样戴花习俗泉州地区独一无二。耳环耳坠是蟳埔女的象征——未嫁姑娘耳环不加耳坠,婚后丁勾耳环缀上丁香耳坠。上了年纪的女子,则戴上“老妈丁香耳坠”。她们走出村外,服饰、盘头插花、耳环耳坠成为最眩眼的视觉标识。


因了村北的鹧鸪山,蟳埔女又称鹧鸪姨。鹧鸪姨吃苦耐劳,敢于与世抗争,是伟大母性的典型。她们生儿育女,料理家务 、敬老抚幼,驾船讨小海,挑担卖海产……里里外外一把手,劳动价值不逊于男人。她们是做生意的好手,心算能力特强,嘴巴甜蜜,即使买主顾而不买,从不恶语相向。这种生意经,反而吸引更多回头客,生意愈做愈好。面对她们,我的心底油然腾升着敬意。


妈祖是海上保护神,蟳埔奉祀天后的顺济宫清代风格,现存两进,中有拜亭,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古寺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浮雕,虽经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在独具的风姿中,添加一种神秘感。


顺济宫初现蟳埔是在明万历年间,规模甚小,后几经扩建,香火渐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泉郡水师都司刘盛志派兵驻扎鹧鸪,他吸收以前的教训,严令兵勇不得扰民,促使“桑麻种植渔佃咸安”,当他看到顺济宫失修倾圯,慷慨捐俸重建。他站位高,出于长久保护的考量,“又置义田以祠千春”。刘盛志的善行感动里人,越年,乡贤富鸿基、龚九震合撰《钦依泉郡水师都司刘公功德碑记》,二十余位生员、居士和里老参与立石。这块镶嵌在宫内墙壁上的《功德碑》,信息量丰富,为当代地方史学家提供不少独家史料。


妈祖宫究其宫名“顺济”,缘自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海上航行时遇风,跪求妈祖佑护,得以脱险回国,徽宗皇帝闻奏御赐各地妈祖宫匾额“顺济”,泉州府的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最初亦称“顺济宫”。随着元、明两朝皇帝褒封妈祖天妃,泉州顺济宫易名“天妃宫”。清康熙年间,施琅平台后奏封妈祖为“天后”,泉州顺济宫易名天后宫,蟳埔顺济宫之名维持不变。




宫中悬挂的“靖老缩将靖海清光”巨匾深藏一段故事∶清康熙二十二年,这是给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扬名的年头,施琅奉令领兵赴台,去完成统一中国的使命。战前在泉州海域操练水兵,听说蟳埔顺济宫灵验,特意赶来求签。签曰∶“皎皎一轮月,清风四海分;将军巡海岛,群盗忙前奔”。施将军满心欢喜,不日率军出征,台湾果然顺利回归。怀着感恩的心情,于康熙二十四年专程前来蟳埔敬奉“靖海清光”题匾。


农历正月廿九是蟳埔妈祖巡香日,每年那一天,全村男女老幼倾村出动,男人们抬着妈祖坐轿,举着旗帜绕境巡游;女人们或肩挑祈福的大红灯笼,或手提装满供品的菜篮尾随其后,整个村庄到处是红的世界。 


几位簪花女子从我的身边走过,轻快地脚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举头四望,那皎洁的银辉一泻千里∶洒在古榕的枝头上,庄严的翘脊上……整个庙宇的上空,仿佛都笼罩着一层轻纱,飘飘忽忽的,一种疲惫尽散的快意,从脚至头,从身到心。怀疑自己莫非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深深小巷,不时飘来香味,那是蚵仔煎的味道,闻了一直想流口水。呵仔煎是泉州风味小吃,以蟳埔和晋江东石最为著名。蚵仔即海蛎,以蚵仔、韭菜为主要原料的蚵仔煎,如果没有韭菜,也可用蒜仔或葱仔替代,煎时外掺地瓜粉,适当加清水拌匀,然后放在圆煎盘上煎。翻搅时,还得喷洒酱油、老醋和白酒去腥,起锅前打个鸡蛋放在蚵仔煎上面,香味浓、口感佳。我曾经数次陪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中国文物学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元鼎教授等名家到蟳埔考察,好客的蟳埔人敲锣打鼓、为宾客戴上花环迎入村中,并演示蟳埔女簪花围。临了,奉上热气腾腾的蚵仔煎。那味道,真是入口难忘。


月亮越升越高,这样的月光让人看到希望,温柔的月光,给我诸多的抚慰。不知不觉地来到江边,缓缓入海的流水,以蔚蓝明澈的方式,流成肖邦指尖下的琴音,渲染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况味。用心倾听那美妙的音节,生命中烦忧和浮躁已然一点一点离去。


蟳埔的月夜,透着女性的温柔。泉州湾上,一幅渔火明灭的画卷蕴含诗意,把渔村拥入一弯脉脉的情怀。


好想借张躺椅,枕着月光下的波涛入梦。


(文章摘自泉州市丰泽区文联出版的《丰泽文化丛书》第一辑《丰泽山水》)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