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陈偁:变法革新开市舶
时间:2021-03-22 10:45:00

作者: 王树声


历史总是在变革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古以来,历代主政者往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变法革新,最终为国家治理找到抓手,为社会发展扫除障碍,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1982 年国务院批准泉州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因为宋元时期那条延绵的“海上丝绸之路”;而泉州“丝路” 的开辟,则归功于一位清官廉吏一次大胆的变法革新。


       陈偁(1015—1086),字君举,沙邑固发冲(今永安贡川)人,宋代广州知州、秘书少监陈世卿之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天圣八年(1030),年仅 16 岁的陈偁中进士。他从最基层的小官吏做起, 先后任漳州司法参军、龙溪县主簿、罗源知县。后调任蔡州通判。继升惠州知州,后又调宿州知州。随后被召任开封知府,后因丢失青苗钱,改任尉州知州。熙宁八年(1075)、元丰二年至七年(1079—1084),他两任泉州知州。面对泉州港船舶往来频多、“杂货山积”的繁盛局面,他却同时面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东, 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的窘境。为了打破政策上的瓶颈, 他向朝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经其多方努力,元祐二年(1087)泉州市舶司建立,陈偁为泉州港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做出了巨大贡献。

诗书忠孝传家风

       永安贡川陈氏家族以忠孝治家。始祖陈雍年少好学多才,曾在大唐王朝朝堂上舌辩群儒,为施政探寻良方,深得唐高宗器重。永淳元年(682)他被推为中丞,进入中央决策层。唐中宗即位后, 正直敢言的陈雍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开元二十九年(741),陈雍举家从富庶的浙江吴兴迁到偏僻的福建沙邑固发冲(今永安贡川)隐居,开始专注学术、教育子女。陈雍经常诵读《诗经》《尚书》《左传》等儒家典籍;也研读《老子》,特别是对道家正反论尤其有心得。陈家诗书传家,世代传播忠孝节义美德。

到宋雍熙二年(985),陈家后裔陈世卿(陈偁父亲)中进士, 先后任衡州推官、福建转运使、荆湖北路转运使。大中祥符年间, 守孝在家的陈世卿忽然接到圣旨,因广州知州暴毙,朝廷命他紧急赴任广州。陈世卿在家中思古堂设宴离别,告诫族人虽然身处乱世,但仍应坚守美德。临行前,他还特别叮嘱子女们刻苦读书, 又写下一首诗:“思古堂前酒一樽,共谈时事出孤村。临期上马无他嘱,多买诗书教子孙。”陈偁出生时,陈世卿已在广州任上。然而陈偁从小就知晓父亲在广州革除计口买盐的旧制度,修订广州市舶司税制的事迹。陈世卿在广州殚精竭虑,最终积劳成疾, 英年早逝。宋真宗赐其吏部尚书衔,宰相王安石为他撰写墓志铭。父亲陈世卿的事迹深深地影响教育着年轻的陈偁。


       陈偁虽然早年丧父,但事兄如父。陈偁虽幼,却受到兄长们教导;自己也刻苦用功,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世,都有独到之处, 被称为最接近其父陈世卿的人。之后的事实证明,他所做出的历史功绩,颇有父亲的遗风。陈偁文采不凡,其诗歌遗世不多,但堪称经典。如称颂泉州洛阳桥的名篇:“跨海为桥布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岛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

治理有方称惠政

史书称赞陈偁“以治行闻,以惠政称”,对他为政有成绩、施政惠及民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庆历五年(1045),陈偁出任罗源知县。上任伊始,他就重视发展文化教育,积极兴办学堂,让贫寒子弟能读书识字,提高百姓素质。同时,他深知“以农为本”的农耕经济思想,发动农户们凿渠引泉,兴修农田水利,使得上千亩农田得以灌溉,农户过上富裕生活。陈偁在知县的官职上徘徊不前,先后调任台州黄岩县、处州安远县和广东循州知县。幸好陈偁对于“官运亨通”并不是那么在意,而是对所在意的“惠及民生”的事情一如既往地热衷。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以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改革弊政为己任,深得百姓的爱戴。


到了至和二年(1055),陈偁终于因政绩优异,升任为蔡州通判。由行政口调入政法口后,陈偁清理过往案件,发现冤假错案一直以来深受百姓诟病。他发现蔡州一件已判囚犯死刑的案件有疑点,力主复查,一查果然是冤案。陈偁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清正廉明,一时被蔡州百姓冠以“陈青天”之名,甚至有民间流传他能通鬼神。


嘉祐五年(1060),陈偁升任惠州知州。陈偁到任后,境内原有的丰湖干涸已久,但官府因循守旧,仍要百姓交纳鱼税。陈偁得知后,一边主持疏浚丰湖河道,恢复渔业生产;一边上奏朝廷免除课税。百姓们从“无鱼也要交税”,变成“有鱼还免税”。陈偁认为渔业产值不好且不稳定,农耕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便开始引进中原先进农具和生产技术。遇“岁旱,教民以牛车汲水入东湖溉田,民赖其利”。他教民用牛拉动水车汲水,以达到灌溉农田的目的。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劝民种田种豆及黍、粟、大麦、荞麦,以备水旱”。


熙宁三年(1070)陈偁任开封知府,出任京师所在地的父母官,可见朝廷对其卓越政绩的赏识。然而,京畿重地、政治中心的开封府和偏安一隅的地方有着本质区别。上任后,开封发生灾情, 陈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立刻动用决定动用库帑及时救济灾民。此举虽然受到百姓称赞,却遭到言官的批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才是陈偁的胸怀与担当。在陈偁眼里,只有国家法度和苍生福祉,没有私情和个人利益。


变法革新开市舶

元丰二年(1079)陈偁任泉州知州。当时,泉州的海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但按照朝廷法令,商人要到海外贸易,必须先到广州或两浙办理出入口公凭和完税手续。广州官吏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考虑,对泉州海商百般刁难。元丰三年(1080),宋廷修订了“广州市舶条法”,对泉州海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时福建以泉州为主的海外贸易已相当活跃,但海舶要到海外经商, 必须先到广州市舶司呈报,领取公凭,方许出国;归国时,又需到广州市舶司抽解。因此,“广州市舶条”给泉州的海外贸易带来很多不便,引起泉州商人的广泛反对。然而福建转运使王子京固守“广州市舶条”,对于未到广州市舶司的船舶进行拘留、拦截, 罚没货物。泉州港口的一次贸易就需要海路往返广州两次,很多人无法承受奔波之苦,“窃还家者过半”,因而获罪。


陈偁之父陈世卿曾出任广州知州,深知海外贸易的经济规律。陈偁以泉州知州的名义提出:“以货不可失时,而舟行当乘风便, 方听其贸易而籍名数以待。”商业贸易讲究的是商机,蕃舶航行依靠风力和风向,应该由蕃商根据市场行情和天气情况自由贸易, 可先在泉州预登记姓名及货物数量,待方便后再到广州市舶司办理。陈偁采取折中的办法,既遵守了“广州市舶条法”,又方便了泉州百姓海外贸易。陈偁遵守经济规律、保护泉州海商的正当利益、发展地方经济的举措,导致其与福建转运使王子京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于是,墨守成规的王子京正式发出公牒,责备陈偁“沮国法,取民誉”,说其辱没国法去赢取民众的称誉。


       此时,陈偁彻底明白了,折中的办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有变法革新,修订“广州市舶条法”条款,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样才让泉州海外贸易于法有据、让贸易行为有章可循。于是, 陈偁向朝廷呼请:“自泉之海外,率岁一往,复令遵诣广(州), 必两驻冬,阅三年而后返。又道有礁石浅沙之险,费重利薄,舟之南日少,而广(州)之课岁亏。重以拘拦之弊,民益不堪。置市舶于泉(州),可以息弊止烦。”朝廷颁发“广州市舶条法” 的目的,是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鼓励商业和外贸发展,解决市舶司亏损的问题。然而,一些条款设定并不科学合理,导致泉州海外贸易发展受影响,也影响了市舶司“止损盈余”。

元丰八年(1085) 三月,宋哲宗即位。泉州籍名士苏颂向负责财政的户部尚书李常,再次提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一事,李常便再一次将陈偁的建议翻出 与朝廷讨论。元祐二年(1087),朝廷终于接受陈偁的建议,发下设立泉州市舶司的圣旨, 泉州港宣布对外开放,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 兴起。


       泉州市舶司的设立、“海上丝绸之路” 的兴起对泉州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泉州发展的里程碑。在经济上,泉州港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直至发展成为世界性贸易大港。在变法和制度创新上,设立泉州市舶司是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制度完善、制度创新。这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制度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创新的,制度自信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强化的。”

(文章来自《丰泽廉吏》,中共泉州市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编)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