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陈庆镛故居
时间:2021-03-24 17:44:00

作者:蔡飞跃


       清代监察御史陈庆镛,他以“抗直敢言”百年流芳。
       泉州西门外塔后村(今属丰泽区北峰街道)是陈庆镛的出生地,村后的龙眼树林茂密得非同一般。陈庆镛的故居典型的闽南风格,二进三开间,泉州人俗称“二落三间张”。古膺外墙的底部花岗岩石砌筑,上砌红砖,室内的木雕、石雕不太精致。门前掘有一口古井,旁边有个占地约一亩的水池,里人称“五井潭”,潭水清澈见底,池畔栽花插柳,芳香怡人。时光倏忽,岁月的尘土埋平了清池,环境依然幽雅,清静。
       陈庆镛故居重修后,旧貌换新颜,如今已具有祠堂性质。陈庆镛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吴钟骏榜进士,这一年他38岁,走人仕途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等文教、户粮、言谏官职。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轴,不少官吏愿意自律,陈庆镛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不畏权贵,敢抒己见,深得同僚刮目相看而声名鹊起。黄门是陈庆镛故居的别称:传说有一年,陈庆镛回乡省亲,夜幕降临的时辰,家人入内禀报,有位衣冠光鲜的客人到访,陈御史步出书房一愣,揉揉眼睛再看,终于相信是道光皇帝微服驾临。此事史书无载,难辨真假,但同朝名士为陈庆镛故居题写“黄门”匾额,这事倒是真的。

陈祠修竣于2011年12月,依照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历经一年重新落成。新落成的陈庆镛故居承袭以前的两进三开间建筑格局,主膺长22米,宽11.42米;西护厝长22.3米,宽7.5米,建筑面积为418平方米。

主厝门前石埕由5块组成,每块由16块长方条石横向铺砌而成,其宽18.42米,深5.1米,面积94平方米。

另有后落一进,与主厝中间隔着一片石埕,石埕由三小块组成,每块石板由12块长条石横向铺砌而成, 每块间于条石竖向铺砌分隔,面积61平方米。

后落大厝一进,现已基本破落,仅存隔墙框架,后落大厝长15.95米,宽11.42米,建筑面积为182平方米。

陈庆镛在后落西侧另辟一处作为书房,至今依然保护完好,其建筑长13.6米,宽5.6米,面积76平方米;

陈庆镛故居的占地总面积832平方米。新修的主厝不再砌隔墙,由10根圆形石柱按以前平面布置对称排列,天井四根方形石柱。大厝所选用的石料均来自南安石砻,即“砻石”,其色泽白哲,石质坚硬滑亮。据陈庆镛五世孙陈英义老先生介绍,陈庆镛旧大厝建造时所选杉木都来自武夷山,俗称“福杉”,但新修葺时选用的是永春杉。

进人主厝石埕,大门上挂着一块书有“黄门”字样的门匾,落款为“道光年间立,辛卯荔月重脩”,大门石框刻有一幅联:“六经宗孔郑,百行学程朱”,横批是“颂南风韵”,在大门的背后挂有一块木质匾:“工部给事中”,主厝大堂各类匾不少,像“文魁”匾、“进士翰林”匾等。

东护厝的门楣上镌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和“咸丰丙辰颂南题”几个小字。陈庆镛字乾翔,号颂南,他的字迹,笔画饱满有力,洒脱老到。“实事求是”是当代国人力行的准则,没想到一百多年前陈庆镛就竭力倡导了。铁笔御史陈庆镛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降生于塔后村,登进士第后一直在宦海博浪,“实事求是”是他一生付诸实践的不二法宝。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初四日,这是陈庆镛出仕的第四个年头,他“雏凤”初鸣,与黄爵滋等42位品秩不高的南方籍同僚,额头装着天下,在京城陶然亭举行“春楔”。这场祭礼有别于以往,增加了政治色彩——向朝廷建言禁烟抗英和改革吏治。这个举动,为死寂的宦海掀起惊天波涛。

荣任监察御史后,陈庆镛表现更加刚勇。监察御史官位不高,唐代为正八品下,宋为从八品,明代为七品,即使清乾隆时耀升为从五品,官衔也不过相当地方知府。因其职责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享有直接向皇帝弹劝劣官的权利,权限广,也容易得罪人。

道光朝以降,清朝的国运开始走下坡路。爱新觉罗·旻宁没有足够的勇气全纳良谏,只知粉饰太平,一时朝纲失举,将官贪腐成风。颂南先生是个明白人,官场规则他清楚,想在官场顺风顺水,必须学会从善如流,学会投主子所好。然而,为了社稷安危,他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勇敢捍卫道德忠于职守,还是顶着风险接连上疏——《认真训练水师策》、《武营积弊疏》、《海疆防堵疏》、《请查冒军需疏》、《整伤戎行疏》。结局可想而知,奏疏大都石沉大海,枉费一代贤臣忧国忧民的苦心。

鸦片战争中,抗御外侮的壮士的热血染红了疆土。陈庆镛的视线关注着前线,诗心像长江奔涌,热情讴歌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明三总兵和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的壮举,悲愤再现浙东三镇和吴淞激战的场景。他用心刻画的视死如归的英雄群像,获得国人的敬重和怀念。

这场战争,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终。朝廷找了一些替罪羊,真正的卖国贼琦善、奕山、奕经、牛鉴、文蔚等皇族贵胄停职不久又复职,抗英名臣林则徐却被流放新疆。为了伸张正义,为了给死难英烈有个交代,陈庆镛明知道路坎坷,果敢伏案疾书,上奏轰动朝野的《申明刑赏疏》,直斥琦善、奕山、奕经等人的卖国行径,明指即便奕山、奕经是乾隆皇帝的曾孙、道光皇帝的侄儿,“亦当圈禁终身,销除册档,无为天演宗室羞”、此疏直捣道光的软肋,他慑于公理舆论,只好收回成命,再令琦善、奕经、奕山、文蔚等人均著革职闭门思过,以昭赏罚……陈庆镛喜出望外,以为遇上明君。中国古代有一个怪象,替家天下的主子办事不容易,办成了还得谢圣恩。

《申明刑赏疏》虽然被朱批准奏,但道光皇帝深感方方面面的压力,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乐意。1845年,出于安抚皇族,江南道监察御史陈庆镛被贬为光禄寺署正。陈庆镛心未灰,却累,他决意告假南归。在家乡的日子里,清风明月伴他苦读群书,累了,眺望青峦与绿野,并写下了一篇篇札记。

五年后,道光皇帝驾鹤西归,初登龙位的咸丰为了展示纳谏姿态,同意大学士朱琦和获赦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举荐,陈庆镛得以复任言谏监察,补江西道监察御史,后来,又调陕西道主事。宦海沉浮消磨不了陈庆镛的斗志,他倾臆尽言地上了数十道奏章,希冀朝廷兴利革弊,重振大清雄风。

出生场所一定是故居,故居未必是出生场所,眼前的黄门,建成时陈庆镛正在担任京官。黄门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六经宗孔郑,百行学程朱。”程朱好理解,指的是程颐、朱熹;孔郑我以为是孔孟之误,临了,才知道孔为孔安国,郑为郑玄。陈庆镛崇高孔郑的汉学和程朱的宋学,故居的对联正是他的座右铭。陈御史做官认真,治学也严谨。他以汉儒精神治学,举凡儒家经典和有益匡国济民的学问,都有精深的造诣;他以宋儒的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从而经世致用。

博览强识的陈庆镛著述颇丰,《籀经堂集》和补编刊行于世,《齐齐侯罍铭通释》、《三家诗考》、《说文辞》、《古籀考》虽没有正式出版,但也有一定的影响。他执著探索,学问的大树上结出一颗颗硕果。

咸丰八年(1858年),64岁的陈庆镛病逝于塔后村家中,赐葬于家乡福安宫口,赠光禄寺卿,进祀乡贤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迁葬村后,墓呈“风”字形,墓前的墓碑、石案、石狮、文笔,以及刻有官职的11副石旗夹保存完好。能够长眠于故乡的土地,应是这位一生得罪无数贪官,与朱琦、苏廷魁并称“谏垣三直”的监察御史最好的归宿。

黄门厅堂里的拓印件“抗直敢言”是清光绪御史江春霖对陈庆镛的赞语,原迹刻在泉州清源山碧霄岩摩崖上。江春霖是莆田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御史第一。他敬崇陈庆镛的为人,同样以敢于直言惊慑劣官、名动当世。历史证明,每个朝代都在倡建廉洁政治,国运昌盛时,必有一大批崇尚以民为本、清正廉明的官吏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在国运衰弱的朝代,也会有诸如陈庆镛、江春霖一样的贤臣像扑火的飞蛾一样挺身而出。他们的忧患意识万古不朽。重修后的黄门,依然可以窥见当年一代清官筑厝的真实风貌。


(文章来自《丰泽文化丛书》之《丰泽古厝》)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