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浔美万福来故居
时间:2021-03-29 14:44:00

作者:姚雅丽


万福来(1866-1943年),又名万马来,字微君,号廷璧,泉州市东门外得美村(现丰泽区城东街道得美社区)人。祖上系官宦人家,地方富绅。万福来自幼秉承家训,既读诗书,亦习武经商。光绪八年以后,万马来先后在广东、上海、宁波等地经商谋生。光绪十九年,万福来因染疾求医广州,偶遇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交谈中,得知两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顿生相见恨晚之感慨,共同的志趣和抱负把他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遂成志同道合的挚友。次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启发下,万福来只身东渡日本,在神户经营“新瑞峰号”商行。因经营得道,几年之后,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华侨富商。1905年8月20日,万福来应孙中山的邀请,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同盟会成立大会,成为同盟会会员。他正直慷慨,豪爽大方,不但满腔热情地参与同盟会的活动,发展同盟组织,还在经济上给当时新兴的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无私的援助,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1914年,万福来担任中华革命党神户支部长,被当地华侨誉为“革命之魁”,在繁忙的商务和革命工作之余,也不忘家乡的发展。他投资创办“泉安汽车公司”和“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捐资在家乡创办“浔美小学”,围垦球田,兴修得美海堤,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赢得各界人士和族人的美誉。前清举人汪照陆曾写联挽之:“勋迹故家名将裔,侨英新国党人碑”。

万福来故居位于得美社区255号和285号,建于民国时期,由一座传统的闽南古大膺和一幢三层洋楼组成。占地总面积约7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28平方米,毗邻闽南古刹青莲寺。虽历风雨沧桑,依然透着一股典雅华贵的气息。

古大厝为皇宫起,占地面积约49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门口埋铺花岗岩条石,面积约50平方米,围墙用红砖砌成,高约1米。古大厝方位坐东南,朝西北,为两落三开间,双护厝合院式建筑,是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无论是木雕、砖雕、水泥雕、青草石雕,都精雕细琢,美轮美奥,令人一望而浮想联翩。大门上的木雕构件细腻多变,喜庆吉祥的草木鸟兽活灵活现。或柱式,或屏式,或圆形,或方形,或平整,或凹凸,皆演绎着闽派建筑的雍容气度。支撑着木雕的花岗岩石柱呈方形,打磨得光滑可鉴。屋顶上的飞檐翘脊依然稳实妥帖,垂珠瓦当精巧雅致、柱形瓦筒鲜亮夺目。檐下一带半米宽的水泥浮雕已被人为敲毁,残存的一些“遗骸”仍可以窥见当时雕工的极致精美。古大厝正面墙用质量上乘的红砖铺成。条砖、面砖纵横交错,纹理规整、简洁大方,至今色泽鲜红如昨。窗户的青草石边框和条石格子都打磨得细腻平滑,墙体下围的辉绿墙基石浮雕线条流畅,花草呼之欲出。大厝左边两边房檐下翠色欲汉的陶瓷窗花、水泥祥云与红砖墙面相映衬,意态清灵,明丽妩媚。


古大厝外部墙体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内部则以优质杉木为主材,惟两边厢房走廊支柱为花岗岩石柱。无论是门楣、匾额、梁柱、斗拱均精雕细琢,纹彩焕然,颜色亦保持原木本色,透出典雅、古朴的韵味,古厝虽年久失修,物什堆放杂乱,但基本保持完好。古厝现居的主人蔡阿婆是个纯朴的老人。她说,子女们都搬到城里敞亮的高楼里,惟有她不离不弃,守着古厝的鸡鸣狗叫,守着天井上葱笼的草木,守着古膺的一些故事,一些回忆,一些相思。

紧挨着古厝的洋楼为骑楼式三层楼房,楼内装饰素净大方。洋楼方位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有286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层共约有468平方米,楼房的正面二、三层各有六根红砖柱,二楼从正面上看是一楼,而一楼建于高高的斜坡,实际上是地下室,用于储物及防海潮入侵。二、三楼墙面铺砌红色墙砖,一楼的东、南、北面墙,每堵由28条1米长,0.36米厚的碧石条叠砌而成,成“品”字形结构,南北两面各留有六个石洞以作通风之用。楼房为砖石结构,二、三层楼后各有四根混凝土掺碎石子磨平浇柱,使楼体更为稳固。据当地乡邻介绍,该楼房为主人返乡时留居及会客之所,解放初期曾作民兵营部使用。


万福来故居的洋楼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浑然一体的建筑特色,也把主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情趣融于其中,满足了主人的现世需求与怀旧情结。从正面看,墙面上铺砌红砖,从整体造型、设计及部分建材的选用上,又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红砖墙面与白石窗户、翠陶栏杆相映衬,协调美观。洋楼正面二楼走廊上的罗马式拱门是欧式建筑的显明特征,顶楼上的三角形尖顶,窗户上或方形、或尖顶的造型,围栏上的水泥雕,吊顶上的欧式图案,都把浓郁的西洋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整幢楼房的主色彩“闽南红”,弥漫着浓郁的闽南建筑风情。

洋楼墙厚基实,敞亮高阔,设计合理。任凭海浪冲刷,风雨袭击而安然无恙。它的雕刻没有古厝那样繁密,却处处精工细作。无论是红砖柱子的拼花的平整,还是边沿造型的灵秀,抑或匾下镂空的巧妙,都无懈可击、工艺一流。红砖烧制品质上乘,砖面红润油亮,细腻缜密,两边的廊门和各四面大窗户使楼户通透亮堂,东暖夏凉。一层挑高的半架空结构既保证了楼房的通风采光,又可对抗潮汛来袭。洋楼的院子与古大厝的院子规格、大小大致相近,都是长方形,墙砌红砖,地铺条石。古大厝与洋楼相依相偎,既各具特色又合二为一,把东西方的美学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


如今,经历了一场火灾的洋楼外观看上去虽大致完好,但内部已多处破损、坍塌,庭院也荒草丛生,万福来的后裔也早已搬离昔日生养休憩的故园,只留下一段故事和传说,让后人凭吊、追思。

万福来故居与它的主人一样,历经了海雨山风的洗礼,见证着人世的传奇兴衰。它的存在,也记载着一段珍贵的历史故事和人间佳话。

(文章来自《丰泽文化丛书》之《丰泽古厝》)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