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陈庆镛:抗直敢言震天下
时间:2021-03-29 15:18:00

作者:郑锦芬


陈庆镛(1795—1858),字乾翔,号颂南,泉州丰泽区北峰街道北峰社区塔后村人。他少年博览群书,精研程朱理学,崇尚“实事求是”,以治事、救世为己任,关注社会民生。1832 年,陈庆镛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后迁员外郎,尔后历任江南、江西、陕西道监察御史。为官期间,陈庆镛亢直敢言,弹劾权贵,抗英禁烟,慎斥卖国祸首,敢为人之所不敢为,言人之所不敢言。《清史稿》列有其传,人称“鲠直御史”,他与朱琦、苏廷魁并称“谏垣三直”。


社稷为重,亢直敢言


宋代以来,闽南地区科举盛、儒生多,人们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入仕为官者怀有“经邦济世”的愿望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些在陈庆镛身上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他自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心系民瘼,关注社会现实,以治事、救世为急务。

1822年,陈庆镛在泉州参加科举考试,得礼部侍郎韩树屏赏识,遂拔冠军,“取入晋庠一名”,从此走上仕途。在京为官期间,面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扩大鸦片贸易,陈庆镛忧患于民生潦倒、家国颓圮。1836年,他在北京陶然亭下,与黄爵滋等42 名在京的南方籍官吏,举修禊之会,提出抗英禁烟主张,一时声动朝廷。

彼时清政府腐败日益严重,政治昏暗,军备废弛,将官贪赃枉法,营私舞弊。针对时弊,陈庆镛坚持实事求是,连上《认真训练水师策》《武营积弊疏》《海疆防堵疏》《请查军需疏》《整饬藏戎行疏》等重要策论和奏疏,大力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整顿军备海防。


在鸦片战争中,陈庆镛时刻关注前线,满怀肺腑衷情讴歌为国捐躯的抗英官兵和死难烈士。然而,封建统治政权昏庸腐朽,任用琦善、奕山等投降派皇亲贵族。当英军肆意进犯时,他们却沉溺于享乐,不作战守准备,竟一听到洋枪洋炮声便竖起白旗投降, 接连签订了数条赔款割地的丧权辱国的条款。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举国震怒,人心震骇。道光皇帝惮于民情,下令将一干国贼降将革职、监禁,甚至定为监斩、秋后处决。但硝烟还未散尽时,所谓“罪臣”们却又一个个被“弃瑕录用”,官复原职。而抗英功勋卓著的林则徐和邓廷桢二人,却被远戍边疆不赦。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缄口莫敢言。此时,正上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陈庆镛却不畏落冠杀头的危险, 毅然上谏一道《申明刑赏疏》,言“刑赏之权,操之于君而喻之于民,所以示天下之大公也”,直斥琦善等人是卖国的罪魁祸首 , 十恶不赦。通篇理直词严,语言铿锵,振聋发聩,给当时最高统治者当头一棒。陈庆镛以社稷为重,不顾身家安危的亢直感言的举动震动中外,“天下之人,争以识色、望风采、思睹其著作”。


心系民瘼,风骨清廉


陈庆镛以天下苍生祸福为己任,关心百姓疾苦。1844 年,陈庆镛上奏一道《河防筹划疏》,提出黄河河南一带的治理方案,并建议朝廷委派治河大臣负责督修,限期完成修治任务,为河患治理建言献策。此外,他还敦促各地县令兴修水利,奖掖农桑,使当地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1845 年,陈庆镛因不避权贵,上疏弹劾投降派,遭受打击排斥,被贬为光禄寺署正,后告假南归。他从京城返梓途中不料遭遇盗贼,原来是他随行的13车行李被劫匪看中,以为是其为官十余载所贪污受贿之财,谁曾想打开一看,尽是书籍,未见任何金银珠宝。面对横刀匪徒,陈庆镛坦然笑道:“我为官十三年,两袖清风。十几车书籍,你们拿去看,革新洗脸,老夫奉送也!”

陈庆镛为官清廉,一生克己奉公,因此家庭生活也是十分的拮据。某年,陈庆镛回乡过年。天刚亮,他起身去灶脚舀水洗面, 只听得灶上“咕咕”直响,锅内不知盖着什么在炖煮。他问夫人“鼎内所炖何物?”夫人没好气地答道,“炖你的清廉骨”。他不解,上前揭开锅盖,却见锅中是在炖生棉纱。原来家人谨守他的教诲,不因其在朝为官而收受他人财物,日常生活来源,全靠身体力行, 晨早夫人便要将棉花炖去油脂,才好纺织棉纱。“取之有道,工买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见此状,他既欣慰又惭愧,当下解落身上一块玉佩,去当铺当得五两银,才得以过年关。


虽家境贫寒,陈庆镛却心系百姓疾苦,对家乡的教育、育孤等民生大小事倾尽全力。道光二十四年,当他看到家乡有不少弃婴时,便在安海积极倡办“育婴院”,强调“既要收养弃婴,还当具培育之责”。此举不仅开了泉州义务教育的先河,也感动了社会各界和海外华侨,众人纷纷为之解囊,使育婴院得以维持并延续至今。他重视教育,先是创办泉州清源书院,尔后又到厦门玉屏书院讲学,倡导教育兴国,文化图强。


倡导改革,力图自强


1850年,奕伫即位,是为咸丰皇帝。经朱琦和林则徐推荐, 朝廷恢复陈庆镛言谏监察官职。陈庆镛先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后调掌陕西道。虽经被贬,但他“既蹶再振,锐气不挠”,仍“切深恳挚,倾臆尽言”地上了数十道奏章,不改初衷,希图兴利革弊, 匡国振民,扭转颓败的社会风气。

道光年间,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陈庆镛,针对清朝政府政军等方面的积弊上了一道《整顿军营积弊疏》,尖锐地指出:“各级将官营私舞弊,冒邻军。”“其军器朽烂不堪,无法操用,火药亦俱粗,少加硫磺取其响声而止,实不能远送铅子取准头。此等聘习,各处皆然。”主张扫除整顿军营积弊,以归实济事。道光皇帝看完奏折后感叹:“不以整顿营伍为急务,自问天良何在。” 颁旨谕令各省制定章程,使地方官吏有章可循,认真监造各种武器, 严格选拔将帅和训练水陆士卒,以加强防卫,振作士气,抗御侵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因赔款致使财政亏空,便准许捐卖附生、举人,败坏士风。陈庆镛针对这一科举弊政,于 1852 年上了一道《请停捐军功举人疏》,指出举人、附生之所以贵于世者,全靠才学,以诗书自致。如有钱捐买,挤入士林,势必被寡廉鲜耻之人乘机钻营。贪财枉法、卖官鬻爵等各种弊窦就会滋生蔓延。为了维护纲纪民心,他建议立即停捐军功举人,以固民心,以培国脉。这一奏疏被采纳后,士气为之一振。


颂南风韵,传扬后世


除为官有所建树,陈庆镛还精研汉学,著书立说,一生著述宏丰,留下了《籀经堂文集》《三家诗考》《说文释》《古籀考》《齐候罍铭通释》等著作。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称其“谈经颇似李文贞(安溪李光地的谥号)”,对其治学之严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主忠信以植根本,守本分以寡过恶。义谦虚以迓吉益,辨义利以定人品……”时值祭祀之佳期,陈氏后人会聚到陈庆镛故居前,祭奠祖宗,众人齐读《陈氏祖训》《陈氏家训》等家规家训,感念先祖忠贞爱国、实事求是、谨身节用之美德,以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诚,训子孙之孝道。

从陈庆镛传至现今已有八代,其后辈裔嗣从小经过传统家风的洗礼, 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实事求是、奋发图强、修身秉礼、怀德谦恭,在良好家风的引领下,陈氏子孙中人才辈出,涌现出多位各行各业的翘楚。四世孙陈碧芳刻苦钻研文学乃成一介文学大家,五世孙陈英忠投身水利水电事业造福民生,六世孙陈凝、陈谦立志教书育人已成国内名校教授。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身份地位,陈家人都不敢忘却“尚实崇廉”的家传祖训。

其中陈庆镛四世孙陈家让更是追随先祖的志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陈家让曾任职新华社监察局局长,2010 年于北京去世。陈家让的夫人张淼回忆说,陈庆镛对陈家让一生的为人处世、工作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婚后,陈家让曾多次对妻子说:“做陈庆镛的子孙,就要像陈庆镛的子孙。”“实事求是,祖宗教导”, 是陈家让毕生奉行的圭臬。他亲自手书装裱,挂在家中正厅醒目位置以时刻提醒自己。



先贤之望,后学之准。陈庆镛的宝贵精神凝固成浓厚的家风文化传承永继,不仅激励着后世清廉务实、身体力行,也涵养着当地乡村和睦淳朴之民风。“辨义利、守本分,尚节俭、互守望” 已渐成当地人们共同的行为纲目。

(文章来自《丰泽廉吏》,中共泉州市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编)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