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母亲的手撕日历
时间:2021-04-06 11:38:00

作者:涂添丁


家里的手撕日历永久停留在 2019 年 4月 15日,隔天清晨母亲辞世,空留手撕日历在风中摇曳。

文盲的母亲是通过手撕日历来掌握日期,所以不论阴晴圆缺,母亲负责每天手撕日历。

我没有料到母亲竟这么快离去,就在那天她走的前天下午,我还和她聊得很欢,不曾想,第二天早上就走了。母亲的生命就像被风吹走一样,说没就没。

望着墙上那本半途而止的手撕日历,一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袭来,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

翻翻日历,很容易找到星期天,这一天的字体是红色的,很显眼,出现的频率也多。星期天我们更能感受到母爱,是温情的日子,有关母亲的印记也多。

小时候,总盼着星期天。星期天,我们高兴,母亲也高兴。因为不要上学,她不必做早饭,大家一起偷懒。不同于上课日子,通常母亲会任由我们赖在被窝里不起来,这和父亲总是吼着想让我们尽快离开温暖的床有很大不同。如果雨天,那敢情是好的。雨天,干不了农活,母亲只能呆在家,在冬天,她甚至会钻进我们的被窝取暖,任由我们躺在床上,一边做着女红,一边和我们聊天,问问学习上的事,让我们说说学校里有趣的人和事。

小时候总惊诧于母亲的手,那是一双灵巧勤劳的手,我们的被子,是她缝的,还会拼凑成花花图案;我们穿的毛衣是她织的,她经常把不合身的旧毛衣拆了,变成了线,用旧毛线织出新毛衣来;我们穿破的衣服,是她补的;我们吃的菜是她亲手种的;我们的房间是她收拾的,丢掉的书是她捡回来的;家里那些猪鸡狗,都归她管着;那双手总没有闲着的时候。

母亲育有六个子女,均受到潜移默化教育,长大后都非常勤劳,很好传承母亲勤劳的基因。

享受母亲双手的好日子戛然而止,十四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城里中学,踏上孤独的求学生涯,通常隔两三个星期回家一次。返校那天中午母亲必早早准备丰盛的饭菜,并收拾好我换洗的衣物,在走路去乘车的途中,总有母亲瘦小身躯陪伴。那时的我,是一个不满十四岁的乡下少年,突然闯进位于城市中心又是全市最好的中学去求学,周围的事物看起来既新鲜又陌生,加上学业、见识、谈吐 、课余爱好和同学们不是一般的差距,人也不聪慧,所以在课堂上、在宿舍里、在校园内,我总是缺乏自信,诚惶诚恐,负重前行,压抑得很,难得回家放松一下,返校总是依依不舍的,温情的母亲一眼就洞穿我的心情,路上总会宽慰我,并鼓励我备力前行。许久,听乡邻讲,送别我后,母亲哭着回家的。许是离别多了,年迈后的母亲更受不得离愁,总不喜欢我们离家太久。

母亲总是均匀将母爱洒向孩子们。孩子们先后成家,各家经济状况不一,有别于传统观念,她会“劫富济贫”,从不向着那个孩子,她说孩子一个一个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每次回家,中午,我有午休习惯,但母亲总算好我起床的时间,早早端坐客厅等我起床泡茶,聊聊家常。她总认为我是长子,必须多担当,照顾好兄弟姐妹。所以我们聊天总是从兄弟姐妹的家事开始,然后慢慢说开去。直到她过世前一天,还在说小妹家里的事。她会为孩子们取得的进步而自豪,也会为孩子们的烦恼而忧愁,每每都要交代我谁家的事要去关心过问一下。母亲总是希望我们能安居乐业,从不奢望我们大富大贵,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一贯反对我们参与赌博等恶习。

晚年的母亲居然对孙辈、曾孙辈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她会对学习好的孩子,及时给予奖励,也会为一时掉队的孩子打气助威。

母子俩沉浸在午后时光,母亲总是一脸的满足和幸福,而我会尽量延长这段时光,从不轻易打断,也接受母亲的建议,力所能及去办理她所牵挂的事。

母亲知性达礼,没有呆板的说教,总是以纯朴的言行默默地影响着孩子们。

母亲不识字,但宽容,富有爱心,年龄的差距,认知的差距,观念的差距,没有阻碍她和孩子们的共同语言,孩子们或孙子们有啥烦心的事,都乐意找她诉说,晚年俨然成一名心理医生。

是母亲教育了我们,还是我们影响了母亲?我始终迷惑,文盲的母亲怎么懂得那么多深奥的理论?如何将艰辛的日子过得如此从容不迫?如何将这三十多人的大家庭团结在她的身边?高兴的是,母亲的影子已然在孩子们中间闪现。

翻过日历,有一页是折起的,这应该是母亲特意折起来的,农历十月十八日,是闽南特色的“佛生日”,这一个节日最能体现母亲勤俭持家的品德。记忆中,这个节仅次于春节,春节是自家人过,但这个节得宴请宾客,要撑面子。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个节节日氛围更浓。节日一到,杀猪宰羊,大人忙着接待宾客、祭神,小孩则赶着去看“妆糕人”,看戏看电影,整个村子沉浸于欢乐之中,宾客进进出出,吃吃喝喝。改革开放后,大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后,节日越办越隆重,花钱也越来越多。

后来,母亲耳濡目染了这个节日很多负面消息,常听说谁家请客喝酒打架了,谁家请的客人,在回去的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谁家请客花多少钱,攀比之风越来越盛,母亲觉得这样做“佛生日”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她总说“佛生日,只敬佛,不请人,要请,也仅请自家的人”,于是家里的佛生日变成家庭聚会,从没有铺张浪费,这比我们当下才提倡的移风易俗早了十几年。

再翻过日历,是冬至。

冬至是母亲最为看重的节日,于母亲而言,家庭团圆和谐最关键。搓汤圆就是她给予冬至这个时节最大的诚意,她总说,汤圆汤圆,团团圆圆。

冬至将至,母亲便开始洗刷蒸笼、炊巾,碾好糯米粉,备点红膏,提前一天便开始搓汤圆了。揭开蒸笼的瞬间,隔着氤氲的热气,闻着诱人清香,小时候我们总迫不及待地想吃上一口,但每次都被母亲喝止,她说汤圆是敬神明的,需要纯净,被你们先吃了就变脏了,敬不得神明的。后来她在蒸笼的正中央放一个大碗,在大碗内放置一些汤圆,起锅后,给我们先吃碗里的汤圆,既可以满足小孩子们的馋嘴,又不会沾污贡品。

平素,凡是有人动了破坏家庭稳定的念头,一旦被她知晓,肯定是被无情地掐灭。

近两年,母亲年岁渐大,冬至汤圆吃过以后,母亲就常常念叨,离归去的时间又近了。母亲虽然注重家庭团圆,但看淡生死。父亲中风那天,众亲合力将其送至医院急救,情况相当险恶,医院病危通知书连续下了好几张,昏迷半月才苏醒过来,期间因担心母亲受不了父亲突然离去,特地请人安慰她,不曾想,母亲认为人,生有时死有日,能救就救,不能救就回家。虽然她自己也与病魔斗争了十几年,但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死,总说,死就像睡觉,一觉睡了不醒,就走,最好,这样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母亲信奉活到老做到老。俗话讲,人生的光景轮流转,前辈子好后辈子坏,后辈子好前辈子坏。

母亲非常平凡,一生中做过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和父亲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送进大学。一生付出的母亲,晚年终于过上幸福生活,但她非常惜福,简单生活着,自己患病不断还坚持照顾中风的父亲十一年,八十一高龄,仍在种植水稻。

去年夏收时节,收获的稻谷晒满了门口的石埕,有天中午下起西北雨,一生经历过无数这种状况的老母亲分明是因为年迈而被吓傻,直到我赶到帮忙,她才缓过神来,虽然异常艰辛,但收获的喜悦始终挂在她的脸上。

这就是母亲。除了生命和优良家风,什么都没有给我们留下。

农历清明时节,春播开始,春的希望萌芽。这一天也是我们祭拜先祖的日子,按照习俗,要上坟扫墓,往年,我们去扫墓,对墓主人是模糊的,气氛是轻松的,但今年,朝夕相处的母亲,成了新坟的主人,气氛肯定不得轻松。

有了日历,感觉日子是确定的,是能够盼来的;而有了母亲手撕日历,就觉得日子是具体的,可以过得有声有色;但没了母亲手撕日历相伴,就觉得日子是平淡的,没有了奔头。撕去的日子有风也有雨,有欢乐也有忧伤,有清贫的时光,也有小康的日子,有团圆的时候,也有残缺的时刻。

日子一个也留不下来,统统随风而逝。但有一个日子是永久铭刻心里,新历的4月16日,农历的 3月12 日。

它是母亲的祭日。

岁月悠悠,没有手撕日历相伴,肯定有缺憾,但嫦娥一样在奔月,家风已传承下来了。

 (文章原载于《丰泽文学》2020年·夏之卷 总第53期)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