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法石蚵壳厝
时间:2021-04-23 16:13:00

作者:温太平 王明光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在漫漫的三千年历史长河中,文丞武尉,八百里海天帆景涛声,悠悠的文化,孕育着诸多方面艺术奇葩。具有艺术价值,独具特色的闽南法石“蚵壳厝”,便是建筑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蚵壳厝”也见证了泉州“海丝”的辉煌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423162254.png


闻名遐迩的千年石头街(法石村),位于中国之东南、台湾海峡西海岸,泉州城区东郊,即古闽越地,是中国闽南开放发达地区的一个普通沿海行政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 3000余人,是著名侨乡之一。法石是东海街道政府所在地,是泉州市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文物大村,古时曾是古刺桐港辖区,为晋江入海口处。而法石港在古代是泉州湾四大港中最重要的港口,是泉州港的咽喉。法石港与后渚港连袂,已成为泉州城通后渚的必经交通要道,正因为法石所处地位重要。因此,在水陆交通上经过长期开辟,实为商舶出入必经之所,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外海商荟萃之区,在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泉州古代对外贸易作出了重要贡献。法石港古代码头有8座(美山境1个,长春境2个、文兴境2个、圣殿境3个),自汉时闽越国建立至清鸦片战争 2040年间法石港海交地位重要。法石造船业,航运业亦十分发达,已起到货物集散地,运转中心作用。古港曾流传一首民谣:“大厝砖仔壁,乌槽(船)十八只,桅杆像蒂脚(即竹筷),船到哮吗吗(即船螺,汽笛声)”这首民谣讲的法石长春境清代一位陈姓船主的轶事,他家的十八艘船队专走国内外航线,即北上温州、上海、天津、大连、朝鲜、日本。南下台湾、广东、东南亚等国,印度、波斯湾,兴盛一时,富甲一方。由于法石港是通往外洋的重要港口,曾有“泉缎”等丝织品、糖、茶 、布匹 、粮食 、船只、桐油 、漆、生丝等地方产品,和陶瓷、器具、铸铁、铜、锡等手工艺品,源源不断远销世界各地。并作为各国来贡回赠的礼品,如法石特产白荔枝、有钻石、玻璃工艺品、骆驼、玳、珍珠、玛瑙、异香、胡椒、樟木等工艺品等。古时法石三支船队几十艘客、货船已航行于世界各地,与世界3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船队返航时往往载货量较少,为使船舶航行平稳安全,船工便把异域废弃的大型“蚵壳”装入船舱压船。运回法石等地,这些蚵壳经“海丝之路”便成法石等地建筑材料来源,形成今日独具特色的闽南建筑艺术。


微信图片_20210423162301.png

 

“蚵壳厝”,具有文物保护价值。法石是泉州申报“海丝”“世遗”江口片区主阵地,列为被考点八处(真武庙,文兴宫,天妃宫、美山渡头、圣殿渡头、宋沉船、蚵壳厝)。1991年联合国“海丝之路”考察团曾莅临千年石头街考察,对这里保存完好的文物胜迹和古朴淳厚的民风,赞叹不已,给走遍“丝路”沿线的每一位不同肤色的考察队员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法石“蚵壳厝”建筑形式,大都为单座方皇宫式的一进、二进、三进、三开间、五开间的大厝构成,俗称“四马拖车”、“四房看厅”,也有小三房建筑,用异域的大型蚵壳作为建造房屋材料,是法石先人传承古闽越族遗风以巨壳筑屋而居的独特风光。一般左、右二侧墙面用此彻体,个别大厝的大门二侧及房后墙也用蚵壳砌筑外墙体。片片相砌,状如鱼鳞,美观大方,白色蚵壳墙体,下配以花岗石墙基,上压以红砖方框,红白相间,鲜艳夺目。从建筑艺术上看,保存古代的红白相间建筑特色,从实用价值看、白色蚵壳的片片相砌而中空,炎夏季节既起隔热作用,寒冬季节又起保暖作用,此外,带有盐分的海风大而潮湿,红砖易受腐蚀层层剥落而渗水,蚵壳墙体不腐蚀,不渗水。这是法石老百姓传承古闽越族遗风,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富有闽南独具特色的海洋人文景观。整座建筑由石,砖、木、蚵壳结构,“蚵壳厝”由下厅、中厅、后厅三部分组成,进大门、下天井、上厅堂、入后厅,整座厝建筑艺术的整体印象(红、白、黑)色彩鲜明,设计缜密,布局合理,结构美观,具有浓厚民俗气息,这些“蚵壳厝”建造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工艺学的知识。现在法石街“蚵壳厝”里仍住着人口,但随着生活一天天的富足,多数已在外面盖了小洋楼或买了商品房,而他们依然眷恋着“蚵壳厝”。作为记载法石先人业绩的“蚵壳厝”在新农村钢筋水泥建筑日益严密包围下,已显得苍老,呈现出斑驳的岁月痕迹,也许正因为这种强烈的反差,现有不少泉州人专程到千年石头街“蚵壳厝”的屋檐下,细细地品味着藏匿于飞檐,蚵壳墙内那股灵气和泉州“海上丝路”神秘故事。

 (文章来自《丰泽文化丛书》之《丰泽古厝》)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