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欣赏>文章
文章 书画 视频 摄影 朗诵 丰泽禁毒讲解员比赛 菊舞花港 魅力丰泽
走近蟳埔女(上)
时间:2021-05-28 15:01:00

作者:陈瑞统


头上插满鲜花,脚下踏着浪花,蟳埔女,是泉州湾的一朵奇葩!奇特的服饰,闪烁着青春的魅力,爱美的心灵,伴随理想的风帆飞向天涯。呵,蟳埔女采撷星星、渔火、帆影、朝霞,编织出一幅迷人的民俗风情画!

——题记


闻名海内外的“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蟳埔女,如今已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文化品牌。蟳埔女的独特服饰大裾衫、宽筒裤和头上艳丽芬芳的“簪花围”,她们生活的家乡海滨 历经风雨沧桑的蚵壳厝,她们在“妈祖巡香”民俗活动中盛装踩街游行花潮汹涌的壮观场景,她们在城市乡镇海鲜市场上担当主角娴熟精明的经商本领,经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的 话题。如果说,在过去贫困封闭的岁月里,她们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早年的闽南民间传说故事中,蟳埔女只是成为遭受蔡六舍之类地痞恶少嘲弄讥笑、欺压侮辱的对象,折射出渔家女子命运的苦涩与辛酸;而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故乡大地沧桑巨变,蟳埔女一个华丽转身,成为了经济社会、家庭生活和渔村民俗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主角。她们的生动事迹和崭新精神风貌,频频出现在作家、诗人、记者的笔下,出现在画家、摄影师的镜头画面中,出现在荧屏和报刊杂志上,风情万种,风光无限。

自称“大海的儿子”,祖籍泉州丰泽区石头街的著名老作家单复(原名林景煌)先生在他在散文作品中,满含深情地描述童年记忆中的蟳埔女:

“‘蟳埔阿姨’,这是泉州人对海边一个叫蟳埔的穷苦小渔村妇女的称号。她们的足迹,遍及泉州的大街小巷。谁家的餐桌上,没有她们叫卖的蚝仔?每天清晨,她们光着脚板,披着霞光,挑着蚝仔(海蛎)担子,矫健的身姿在晨风中摆动,一路上散发出清新而带着海水咸腥的气味,似乎她们挑的不是蚝仔,而是把大海也一起挑来了……”(单复《蟳埔阿姨》)

单复的笔下,不仅描写蟳埔女昔日讨海生活的劳苦与艰辛,更赞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给蟳埔渔村带来的繁荣和发展,赞赏蟳埔女浓厚的市场经济商品意识和勤劳致富的执着追求,她们“焕发青春的妩媚和光彩,好像迎接海上升起的朝阳,迎来了富裕欢乐的新生活。”


微信图片_20210528150959.jpg


前几年,家住蟳埔、时任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摄影家陈敬聪先生把一部倾注他多年心血的摄影画册《蟳埔女》书稿清样送给我先睹为快,让我对其文字、照片提些修改意见。我一下子被这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影像精美、装帧考究的摄影画册吸引住了,一口气览读全书,在享受审美艺术大餐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长的回味与思索。凝视着一幅幅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我的思绪伴随着鸥鹭与帆影在故乡的海天飞翔……

蟳埔女是大海风浪孕育的女儿,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诞生的传奇。在人们的心目中,她们永远是勤劳、纯朴和爱美的象征。她们的血脉里,分明流淌着泉州人、闽南人乐观自信、坚毅顽强、 襟怀开阔、爱拼敢赢的精神基因。蟳埔民俗风情的形成、绵延与传承,包括蟳埔女奇特的服饰,誉称“头上的花园”——一年四季鲜花环绕发髻的“簪花围”,蟳埔女的婚嫁习俗,“妈祖巡香”的环村踩街游行习俗,冬暖夏凉、防潮防湿的“蚵壳厝”,以及蟳埔女聪慧灵活的商品意识、善于利用海洋资源从事商贸活动的经验等等,显然都与泉州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所形成的“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积淀息息相关。这也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最光亮最耀眼最可以掀起波澜的也都是文化。而没有日积月累,没有时间的淘洗,没有历史的沉淀也就不会有文化。历史和文化是一对情侣,如影随形。”(引自《人民文学》2012年3月号,云杉文)而蟳埔女民俗风情,可以说是“海丝”文化的一颗明珠。

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蟳埔女似乎与生俱来就爱海、爱花、爱美。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位诗人曾写诗赞美峙埔女:“家住鹧鸪大海汀,阿姨少小贩渔腥。罗巾竹笠新妆好,不插闲花鬓越青。”寥寥几笔,活脱脱勾勒出一幅蟳埔女风姿绰约的人物素描。她们生活在泉州湾晋江出海口鹧鸪山下的 蟳埔渔村,人称“蟳埔阿姨”或“鹧鸪姨”,年纪很轻就挑着刚起水的海鲜鱼货入城穿街走巷沿途叫卖,头戴竹笠身披罗巾(番巾), 一幅清新可爱的模样,即使不戴花也显得青春焕发。当然,如果满头簪花,盛装打扮,那就益发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了 。

(文章来自《丰泽文化丛书》之《蟳埔风情》)


志愿者报名 网上培训 我要预约 需求反馈 咨询指导 问卷调查
首页 | 本馆介绍 | 信息发布 | 活动开展 | 非遗保护 | 基层风采 | 队伍建设 | 艺术欣赏 | 创建之窗 | 资料下载